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2025“教育教学改革年”工作部署,推进新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语文教研室于5月6日召开“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语文教研室主任柯菲主持,全体专兼职教师参会,围绕新人才培养方案下的课程标准修订、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及考核评价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柯菲详细解读了学校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要求,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素养类核心课程,需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内核,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柯菲指出:“新的人培方案要求传统文化课程必须从知识传授型转向素养培育型,我们要重点打造‘三维立体’课程结构——夯实经典原著的理论根基,构建文化实践的活动矩阵,完善现代价值的转化路径。”与会教师经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明确了课程定位,最终确立了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八个专题的教学内容。针对“如何科学分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这一核心问题,教研室商讨后提出建立“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研讨-课后云端拓展”闭环,即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课堂教学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情境化任务驱动、项目化协作探究、游戏化学习活动,推动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深度参与,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课后延伸“传统文化进生活”实践项目,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在整个教学环节强化过程性评价,通过平台实时监测学生参与度,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同频共振。
会议最后,柯菲作总结发言,强调“本次课改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变化,我们要让传统文化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通过课程改革培养既有文化底蕴又具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此次研讨会标志着传统文化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语文教研室将于本学期末完成新版课程标准修订及教案的撰写,2025年秋季学期全面启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

撰稿人:柯 菲
审核人:刘凤敏
基础科学部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