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当前,国难之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发挥民族基因、民族命脉、民族力量战胜困难之时。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第一时间投入到线上课程的教学研讨中,力求使线上课的效果更接近于真实课堂。根据“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和我校学生特点,《中华传统文化》课程采用学生容易操作、网速发挥稳定的QQ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课。我利用“快剪辑”和“EV录屏”等工具,制作各种引人入胜的视频、声情并茂的微课,来代替枯燥乏味的讲解,弥补线上授课只能听到教师声音见不到教师本人的不足。在知识点的讲解中适时加入思政点,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引导,使课堂充满正能量。教学形式上融入故事、游戏、诗词和习题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非常高。
一、有的放矢——先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和互动效果,我采用腾讯QQ的QQ电话功能,语音效果较好,不足的是不能互相视频。学生只能对着屏幕听我语音讲课,为了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学习当节课内容,合理分配学习精力,我会先展示出本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让学生有所期待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跟上我的思路和节奏。
二、问题导入——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
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广泛,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点没有难易之分,区别只在于每个人知识面的宽窄不同。大多数同学对一些常识的了解只是做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在讲授每个专题前,要先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有所延伸和拔高,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课程太简单或者知识点了解的不够完整。通常我在专题开始之前,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来“摸底”。例如,在“中华传统节日”一课让学生从众多节日中选出中国的传统节日。看似简单,但每个班都有选错的同学。在“中国古代建筑”一课,我会提问世界五大宫分别是什么,既引出了故宫的话题,又能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文化常识,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了解更多的内容。
三、引人入胜——丰富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
我们的先人用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在课程的讲解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用语言和几张图片来讲解,这样就抹杀了传统文化的精彩。作为讲授传统文化课的老师,我认为应该采用多种手段,融入丰富的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味无穷的感受。
1.有趣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
在“中华传统节日”专题,我剪辑和制作了介绍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等传统节日来源和习俗的动画视频;在“中国传统服饰”专题,我剪辑和制作了一段汉服展示的视频;在“中国古代乐器”专题,在结合图片介绍了乐器历史的同时,还剪辑了一段此乐器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从乐器的来源、形状、声音等多角度进行了解,学生纷纷被美妙的音乐所感染,赞叹古人对高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润物无声的引入了思政映射点。
2.习题的设置,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节课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在具体讲解中,我会把它们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知识点,知识点讲完后或者看一段小视频前,我会准备两三道针对内容的习题,提醒学生注意力要集中,也是以此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时间不给他们动脑思考的机会,有些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就会分神。习题以单选题为主,可以简单有效的检查学生观看的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监督课堂参与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三得。
3.及时的思政点切入,让学生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在讲到春节贴门神的习俗时,给同学放了一张网上流行的钟南山和李兰娟两位院士的门神卡通图片,让同学们记住两位英雄对国家的贡献,引导学生尊重知识、崇拜科学的正确价值取向。在讲到寒食节、清明节时,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有崇拜英雄、尊重生命、关怀逝者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倡导大家摒弃陋俗、文明祭祀。讲到端午节,学生为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舍身赴死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引导学生明白爱国是传统,是基因,更是实际行动。在讲到汉服时,告诉学生,男子汉服的后背一条垂直的中缝,表示做人要正直,衣服下摆水平表示处事要公平,引导学生明白,先人在衣服的设计中就给我们以为人处世的教育。
4.化知识点为游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讲到春联这种文学形式时,先让学生思考春联的正确贴法,然后从对仗和押韵的角度,讲解对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出门看看自己家和邻居家的对联有没有贴错,做到了学以致用。在讲解元宵节习俗时,我设计了猜灯谜游戏,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感受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