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光影铸魂忆国殇 初心如磐担使命——基础科学部直属党支部组织观看《731》主题党日活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9-30 浏览次数:

        在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国庆节来临之际,9月30日,基础科学部直属党支部以“铭记历史记忆·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集中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731》,在光影中重温民族创伤,在感悟中锤炼党性初心。

        作为一部聚焦历史真相的纪实性影片,《731》以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为时间背景,通过平民小贩王永章等人的悲惨遭遇,揭开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影片以1:1比例复刻的细菌工厂场景、参照历史档案还原的实验细节,将“特别移送”的黑暗车厢、零下35℃的冻伤实验室、沾满鲜血的手术台等场景真实呈现,“健康检查换自由”的虚伪承诺与细菌注射、活体解剖等惨无人道的折磨形成强烈对比,尤其是结尾“这里无人生还”的字幕定格,让在场教师无不感到锥心之痛。导演赵林山耗时十年查阅的解密文件与受害者证词,使每一个镜头都成为历史的有力注脚,让这段曾被遮蔽的历史从“集体记忆”转化为直击心灵的“集体感受"。

        观影结束后,支部党员教师围绕影片内容展开深度交流,悲愤与震撼交织的情绪中,更升腾起强烈的责任担当。

        “走出影院,影片中受害者痛苦的眼神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以前在史料中看到的文字描述,远不及影像呈现的万分之一震撼。那些锈蚀的手术台、记录数据的表格,都是侵略者暴行的铁证。"“影片中日军以‘科研’之名行屠杀之实,恰恰暴露了其反科学、反人类的本质。基础科学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年我们因科技落后遭受欺凌,如今每一位基础学科研究者都肩负着强国使命。影片中受害者在绝境中仍未放弃的抗争精神,正是我们科研路上最需要的力量。面对基础研究中的‘卡脖子’难题,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用扎实的学术成果筑牢国家科技安全的防线,这便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青年党员教师张玥刚入职不久,这场观影让她对“初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90后教师,我们未曾经历战火,但影片让我真切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的重量。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受害者,本该拥有平凡的人生,却沦为实验品。这让我更加明确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今后在教学中,我会结合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历史故事讲解、科研精神传承等方式,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让他们明白青春的底色永远是爱国担当。”

基础科学部直属党支部书记表示,此次观影活动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在国庆前夕组织观看《731》,就是要让全体党员教师在历史回望中坚定信仰,在精神传承中凝聚力量。下一步,支部将以“历史课堂+科研实践+志愿服务”的形式,把观影感悟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让爱国情怀在基础学科教育领域落地生根。

        活动最后,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在会议室久久回荡,成为对历史的承诺,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铭记历史伤痛,传承奋斗精神,在基础科学教育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研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电台街63号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410    邮编:130012 邮箱:jyxsc123@163.com